人类的“亲戚”在哈尔滨
科学家找到了迄今为止和人类关系最近的“亲戚”。
最近,学术期刊《创新》(the innovation)以封面故事形式同期发表了3篇论文,论文中,来自中英澳的研究人员对外公布发现了一种新的古人类,其所属的支系,可能与现代人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。
新的古人类,被命名为“龙人”(homo longi)。团队中的著名古生物学家、河北地质大学终身特聘教授季强表示,这是因为这项发现是基于对哈尔滨头骨化石的研究。化石发现于黑龙江,研究人员就选了“龙”为这个“亲戚”命名。“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是中国货”。季强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。
哈尔滨头骨是已知最大的人属头骨化石。现在已经很难说清楚,遇到人类之前,它到底经历了什么。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是,1933年4月,哈尔滨还处在日伪统治之下时,一位劳工在修建松花江上一座桥梁(即现在的东江桥)时,挖出一颗“人头”,并交给了同在工地上的工友。
这位工友瞒着日本人,偷偷将“人头”带回家里,包裹好后丢进了院子里的水井中,连夜用土将水井填埋。这位工友听说过4年前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,后来被命名为“北京猿人”的古人头,他知道,这个东西“很值钱”。
这位老人临终前把“人头”的故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。2017年8月,孙子在奇石市场上和季强提起了家中的祖传人头化石。
季强在2018年的论文中转述了孙子的这个说法,但心里也算了一笔账,“如果是他爷爷1933年挖出来的,绝不可能21世纪初才告诉他,那时他爷爷都已经100多岁了。这可能隐藏了一些东西,但是只要确认了‘龙人’非常重要,我们就感到很满意了”。
今天的世界上,只有“智人”这一种人。无论你是哪一种肤色,都被划入人属里的智人。而在数十万年前的世界里,并不只存在一种“人”。科学家们不断寻找的,就是人在成为人之前的那些“亲戚”。
已经发现的人类亲友团正在不断壮大。包括尼安德特人、匠人、海德堡人、丹尼索瓦人、鲁道夫人等。“龙人”是新加入的一个。
此前,西方普遍认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最近的姊妹群关系。“龙人”的出现表明,他才是离智人最近的亲戚。“‘龙人’和智人的关系是最密切的,他们有共同的祖先。”季强说。
根据研究人员的推算,“龙人”生活在距今14.6万年到30.9万年之间——“中更新世”晚期一个森林覆盖的冲积平原环境中,隶属于一个小规模社区。他们的日常是吃熟食,“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捕鱼打猎”,季强认为这使他们能做出的比较“高级”的行为。
但放到整个自然环境里,他们也没办法一直安逸地活着。这一时期,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经提升到3000米,气候更加寒冷,智人与其他古人类正是在这一时期分开演化。
季强等人在此前的论文中总结出了人类演化史上的三次冷气候侵袭,“700万年前全球气温突然变冷,从北极有一股干冷的空气直流,持续刮过了欧洲大陆,穿过了赤道,直抵非洲大陆,原来生活着各种动物的热带雨林萎缩了”。除了700万年前的这一次,第二次是230万-420万年前干冷气候的进一步加强,第三次是230万年前以来冷暖气候的反复交替发育。
每一次气候挑战,都有懒惰的古猿们躲在树上不肯下地干活儿,雨林萎缩到哪儿,它们就跟到哪儿。适应性强的古猿们则下了地,“变成我们的始祖了”。
“龙人”显然是强者,至少他能在当时冬季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6摄氏度的哈尔滨生存。遗憾的是,“龙人”败给了智人。
头骨化石记录下了“龙人”接近智人的一面和古老型人的一面。
现代人的脑容量约为1280-1700毫升,“龙人”长了颗容量1420毫升的大脑袋。“他眼眶下面的颧骨比较矮平,这个其实是智人的一个很典型的特征。还有它的吻端向后缩到了脑颅下方,再比如说内耳和中耳外边的区域,它的骨骼形态都非常接近于智人类型。”团队成员之一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曾对媒体表示。
倪喜军解释,“‘龙人’的眉脊非常粗壮,整个头骨如果从侧面看就很矮很长,不像我们人类一样高高隆起成球形,吻端相对于智人来说也很宽很厚,这些都是典型的古老型人类特征。”
这也说明了,“我们和‘龙人’没有直接关系,我们的祖先仍然是30万年前的智人。”季强表示。
当然,每次新人种的发现,都伴随着争议。毕竟不是每一次“寻亲”,都能找到像“龙人”这样完整的化石。
德国莱比锡马克斯·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(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)的古人类学家菲利普·冈茨(philipp gunz)并不认可“龙人”,他向《纽约时报》表示,“当我第一次看到化石的照片时,我想,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丹尼索瓦人长什么样了。”
季强觉得,西方不认可“龙人”作为新物种,是因为部分学者是从dna的角度展开鉴定,而“现在古人类有90%都是以形态学特征来鉴定的,如果将来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,‘龙人’也可能含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,可能还含有智人的基因,在没进行研究之前无法下结论”。
今天,人们只能通过化石来捕捉数万年前的信息,描绘这颗干巴巴的头骨可能走过的路线,甚至是添上一些他可能常吃的熟食。但大多时候,人们仅能画出这个头骨有脸有头发的样子。
或许“龙人”活着的时候在地球上微不足道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“龙人”给后代留下的信息将推动人们去拼凑数十万年,甚至数百万年前的人类演化版图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 来源:中国青年报 【编辑:田博群】